自從兄弟倆進入這間私小國際班之後,跟我預期有很大的不同,原本的如意算盤是兄弟倆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直接待全天,同時在足夠的英語浸潤時數下完成英語的學習,以銜接未來出國求學所需的英語能力,殊不知實際就讀後,發現我當初的研究沒有做很徹底,因為所謂的國際班,其實在課程安排以及學生組成上,接近資優精英教育下的那種安排啊!

請見我以下分析:

1. 家長積極度:會申請就讀國際班的家長,因為是需要主動提出申請,因此大多數都是對小孩教育較為關注的家庭,所以在家庭成員背景上已經有了第一層的篩選。積極性及主動性與常態分佈的家庭不同。

實際就讀後,發現班上同學家長果然幾乎都是師字輩或是家有恆產的企業主,可以投入大量教育資源。例如:請各科家教額外加強的不在少數。

2. 孩子資質:接著,孩子們在通過「潛能測試」的時候(各校名義不一,但筆試、口試、家長面談應該都少不了),其實已做了第二層篩選。

實際就讀後,發現班上同學資質確實為平均值之上,班級考試平均成績也優於其他班別。

3. 課程安排:這間私小的國際班課程非常多(小一開始大小科目加總就有15科!),從小一開始在讀整天課的情形下能兼顧15科,孩子們勢必得有一定資質,才足以應付。更何況有學習課外才藝的孩子不在少數。

上述第3點,乍看之下覺得學費花得值得,但實際就讀後發現每一科、每件事都被納入評量成績,孩子好像喪失了偶爾偷閒放鬆的自由。舉例而言,孩子的每張中英文科目學習單、每次習作/甲/乙本/小考、每張畫作都會被打上成績,每學期三次月考,這些成績都會被加總計算並且排名,縱使小孩感覺不到壓力,家長卻難免得面對每個月收到有著排名的成績單,能完全不被影響的家長我想應該是少數。試想,一般公小或非國際班的孩童,在校考科頂多國語、數學2科,至於英語或其他才藝都是課後補習,不會被納入學校排名,因此孩子比較可以在課後才藝學習中放鬆,只要家長判斷孩子有跟上進度,偶爾沒考好都不成問題。

回想起自己求學時期,絕非每日按部就班認真唸書之人,仗著某程度的小聰明,平日僅應付作業而已,考試通常是抱佛腳即可高分度過,在鬆緊之間自己安排,既可享受充足的玩樂生活,又能獲得想要的成果,所以我其實可以理解孩子偶爾偷懶放空的模式。我總覺得在童年時期不應將孩子的學習逼到極致,物極必反,長久下來的影響,我實在無從知悉。

另一方面,我也不時思考著雞首or牛後的亙古難題,我自己是一路公校成長,在常態分布下保持雞首,優點是可以維持一定的自信心,而這自信心一直是自己正向前進的內驅力,偶遇失敗也不會一蹶不振。對於我自己將孩子放置在一個如此競爭的環境,我也會擔心是否做了錯誤決定,除了要持續觀察孩子的身心發展之外,也必須思考下一步的安排與規劃。


當然,如果家長能有健康的心態,告訴孩子在這樣近乎資優班的班別無論排名如何都非常棒了,把學校課程中的非主科都當成在學校中順便補習才藝,成果如何不去在乎(其實就是不要去在意成積及排名),那孩子應該會有更健康的學習心態。

 

話雖如此,能做到的家長及孩子能有多少?既然如此,為何不乾脆選優質公小就好,課後才藝我們可以依據小孩興趣自行安排呀,何必被學校的課程安排綁住呢(例如:孩子對於第二外語沒興趣,還被強迫得選修第二外語,或是對傳統說唱藝術沒興趣,還得被迫練習說唱藝術,這對孩子到底是助益,抑或是壓抑孩子發展其他有興趣項目的自由呢)?

 

中間的平衡,真的好考驗家長的智慧啊!

 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芙frothy 的頭像
    小芙frothy

    FroTHy 記實

    小芙frot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